如何防止反滲透膜裝置結垢
    
難溶化合物的離子達到其溶度積時,只是具備了過飽和析出的前期,不一定就會結垢。
根據難溶化合物溶解平衡的特點考察,如果成垢物質未能達到其溶度積,亦即未到達飽和溶解度,則該水質屬于穩(wěn)定狀態(tài);達到了飽和溶解度,也僅是達到亞穩(wěn)定狀態(tài),此狀態(tài)能夠較長時間保持,可以無明顯結垢,或僅是輕度結垢;超過飽和溶解度幾倍后,垢將析出,此溶液處于過飽和失穩(wěn)狀態(tài),水垢的析出具有誘導作用,能加快沉淀和沉積。正如鹽田中對過飽和的海水必須投加籽晶,方能使食鹽結晶析出。
向水中添加阻垢劑是目前主流的防止反滲透裝置結垢的方法。其阻垢的原理有以下幾點:
1.絡和增溶作用:
阻垢劑在水中溶解后會發(fā)生電離,生成帶負電性的分子鏈,它與Ca2+形成可溶于水的絡合物或螯合物,從而使無機鹽溶解度增加,起到阻垢作用。
2.晶格畸變作用:
阻垢劑分子中的部分官能團在無機鹽晶核或微晶上,占據了一定位置,阻礙和破壞了無機鹽晶體的正常生長,減慢了晶體的增長速率,從而減少了鹽垢的形成;
3.靜電斥力作用:
阻垢劑在水中溶解后會吸附在無機鹽的微晶上,使微粒間斥力增加,阻礙它們的聚結,使它們處于良好的分散狀態(tài),從而防止或減少垢物的形成。
			  
    
錄入時間:2021/6/18 14:44:04 點擊次數:216